文:張庭庭 /甦活創意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

一邊翻土種花,一邊吟唱古詩,此情此景,想必是歸隱田園的文人雅士興之所至?

近日至雙溪一處農莊探訪,主人家中幾代務農,傳到他手上時,把稻田改作生態花園,賣起植栽與風味餐飲。他對各種花木與藥草如數家珍,有如一部活的植物百科全書,信手拈來一株芒草,還能瞬間做成成牙刷或鳳凰造型的草編。但最讓人驚嘆的是,當眾人坐下準備享用野薑花大餐時,主人用何洛古語高聲吟唱蘇東坡的詩。「吟詩」竟然是當地盛行的休閒娛樂!原來雙溪自古出才子,農莊主人的祖先就曾是貢生,到現在他們還住在有百年歷史的貢生古厝,當地還有舉人古厝呢。在偏遠山村得與農家子弟分享耕讀之樂,實令人歡喜感動。孔子弟子樊遲請學稼 , 子曰:吾不如老農; 請學圃,子曰:吾不如老圃。原來讀書人不如老農老圃之處,還不止稼圃一事!

用文化來包裝農產品並不稀奇,「農學市集」、「掌聲穀粒」、「在欉紅」、「小農主義」…等都在作這種努力。都市人下鄉學農也時有所聞,而透過都會人的角度重新詮釋農產品的意義與價值,似乎成了農業行銷的新趨勢。不管是文人變農人,還是農人兼詩人,士農工商的傳統社會階級結構注定解構重組,產業的定義也有了新貌。

最近參與一個宜蘭縣府的輔導案而接觸一個個案。經營者原是台北上班族,因工作接觸到宜蘭農民,並與他們建立深厚情誼,也愛上這塊土地。後嫁做蘭陽婦,從此展開創業之路。她原來的想法是從事宜蘭的農產加工品推廣,結合當地藝術家、設計工作者,滿懷熱情開發了一系列伴手禮,但因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想包,難以聚焦而出現瓶頸。我發現眾多產品中,她最常提到的是柚花茶與柚花皂。原來她初到宜蘭,三四月冬山河畔盛開的柚花香氣令她印象深刻而著迷至今。於是建議她就以「柚花」為主軸,以「綠木由心」為品牌名稱,將柚花茶、柚花精油、柚花皂、柚花乳液…等系列商品,甚至是小柚植栽,透過動人故事與質感設計,將樸實農夫們的用心傳遞遠颺。

 

最近新品牌門市剛開幕,柚花洗手乳與乳液也攻入精品百貨的VIP ROOM,提供給消費百萬以上的頂級顧客使用。這樣的發展,過去對於柚農來說可能難以想像。山水果真乃地上之文章,花開花落、土生土長,以人情結合詩心與畫意,農業便成了綠色文創產業。

當然,看天吃飯的農人蒔花栽松,不是為了邀蝶邀風。雙溪的農夫還未遇到伯樂,幫他們籌畫一場煮花論詩的貢生宴或舉人宴;野薑花餅的包裝也還難登大雅之堂。就如舉人古厝正門前的書案造型石階,經過日曬雨打,歲月踐踏,誰知寶物就在腳下?把農業發展成有質感的商業,需要更多帶著熱血精神的智慧!

原文刊載於經濟日報文創MBA專欄

arrow
arrow

    噶瑪蘭小婦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